通讯周报

经济与管理学部《视野》第105期:气候如何影响股价

 

编者按

气候干旱对食品公司的股价有怎样的影响?为何监管者要求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气候风险?对持有食品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要获得更高的股票回报率,并将风险降至可控水平,有一个指数需要纳入综合考量范畴,这个指数是什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徐江旻教授同合作学者一道,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与上市食品公司盈利和股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论证了资本市场对利益攸关的信息关注度不够,导致常年的干旱趋势影响了未来的股票收益。这项研究原文标题为 Climate Risks and Market Efficiency,在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发表。

 

 

 

气候如何影响股价[1]

暴露在干旱风险中的食品行业

企业经营面临的诸多风险中,不利气候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监管层的重视。比如,对处于能源行业的公司来说,化石燃料的价格和税负就是一项经营风险。气候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燃料领域,干旱、洪水、寒潮、热浪,都会干扰食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安排,进而损害企业利润。由于对水的依赖,各国食品行业对干旱反应最为敏感,因此在上述由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中,干旱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危害最大。

尽管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不时侵袭一些国家,但放眼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全球总体气温上升是不争的事实。过往的气象研究还发现,全球气温上升并非均匀地提升了各个国家的干旱程度,有些国家的干旱程度显著上升,例如秘鲁和以色列,另一些国家却变得更湿润了,例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本文研究的食品行业指食品加工、饮料和农业生产行业的集合。多数国家的食品行业由中小企业构成,欠缺分散风险的能力,明显地暴露在母国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不难想到,遭遇干旱危害的国家,其食品企业比那些气候湿润的国家中的食品企业将在盈利增长上经受更多挫折。

 

失灵的有效市场

经济学家对资本市场中的股价表现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在一个强有效市场中,股价能够充分、及时地反映出所有与价格有关的信息,包括有关公司、行业、国内及世界经济的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也包括个人、群体所能得到的所有私人的、内部非公开的信息。在强有效的资本市场里,公司宣布的利好或利空消息并不能影响股价,因为消息在此前已被市场消化。市场监管的一个宗旨就是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现实中,市场往往对与价格有关的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导致信息的公开发布会影响未来的股价波动。经常被忽视的信息包括行业新闻、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企业上下游相关信息等等。

市场监管者已经注意到企业经营需要面对气候风险的现实,并以自愿和强制两种方式,敦促企业披露可能影响其盈利的气候因素。然而,股票投资者是否注意到了气候风险信息,并对信息给予了充分和及时的反应呢?鲜有系统性的研究涉及这一问题。在本项研究中,我们聚焦于全球多国食品企业的股价是否有效地对干旱趋势做出了反应,来回答“在干旱风险上,资本市场是否是有效市场”这一重要问题。

 

从干旱到食品公司股票回报的传导机制

我们采用气候学中广泛应用的帕尔默干旱严重度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缩写为PDSI)作为衡量各国干旱程度的标准,这一指标包含了气温和土壤中的水分等信息。PDSI指标的最大优点在于准确性和完备性,国家层面的PDSI数据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PDSI值越低,表示一国干旱程度越严重。

由于研究对象是从干旱到食品公司股价的传导机制,我们分析了拥有上市食品公司的31个国家的PDSI数据。与过往的气候学研究结论相似,在31个国家中,PDSI值逐年走低的国家数量远远多于PDSI值逐年走高的国家——换句话说,大部分国家的干旱程度逐渐严重了。尽管如此,仍然有未受干旱灾害侵扰,气候反而越发湿润的国家。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仅比较PDSI值呈现下降趋势的一组国家和PDSI值未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呈上升趋势)的一组国家之间的公司盈利和股票回报情况。

根据假设,气候干旱会影响食品企业未来的盈利。我们用各国截止到某一年的干旱趋势来预测这一年之后若干年的企业盈利(净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干旱趋势逐年严重

的国家,本国食品企业在接下来若干年的整体盈利情况相比那些干旱趋势逐年减轻的国家要更糟糕。

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资本市场对气候风险是否做出了有效的反应。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如果一国在之前数年里经历了日渐严重的干旱危机,那么未来数年,该国食品行业的股票回报应该不受干旱危害的影响,因为干旱风险已经体现在了股价中。分析结果显示,PDSI呈现下降趋势的国家,其未来数年食品股票回报率也相对较低。股票回报的可预测性反映出食品股票价格未能充分体现干旱风险,资本市场并非强有效市场。

(学部办公室选编)

 

 

《视野》通讯周报主要选编和交流有关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跨域发展等方面的前沿信息、理念、规则、机制等新见解、新做法,以便相互激励,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促进工作。

看完本期《视野》,若有一些想法看法,可在学部网群中进行交流。各位老师如有符合《视野》定位的文章,也欢迎推荐给学部办公室,发送至经管学部邮箱gjgxb@pku.edu.cn。

(注:学部网群有:学部学术委员会微信群、邮件群、经管学部部务会成员邮件群、经管学部邮箱gjgxb@pku.edu.cn)。

 

 

[1]摘录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公众号,作者作者徐江旻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部分内容经编者编辑。

我们学部内部参考,若公开引用发表,须经上述文章版权所有者的同意。


返回